atc
Raising Kids to Thrive
美国宾大医学院儿科教授Kenneth Ginsburg,专长于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健康, Boys & Girls Clubs of America 的韧性专家,曾获多个奖项并出版多部专著,
近期通过美国儿科学会出版了《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Giving Kids Roots and Wings》和《Raising Kids to Thrive: Balancing Love With Expectations and Protection With Trust》。
他的临诊实践、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内在韧性来打造他们的强项。他致力于将研究和临诊中所获知的东西尽可能转化为日常实践中的方法,以便让父母, 专业人士、和社区来培养孩子的韧性。
“我们必须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比如说像爬藤,进好的大学,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 Kenneth Ginsburg
1 如何定义成功?
我们先问问自己如何去定义成功。
我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我们看着眼前的孩子想,他有多么成功?
这样做的家长往往会过分关注两件事:快乐或者成绩。
如果只关注孩子的眼下的快乐而对孩子没要求,那么这样的快乐也是短暂的、稍纵即逝。如果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就只看到孩子的成就,而不是孩子这个人本身。
我们应该先不看眼前的孩子,而是想像孩子成长为35岁的样子,如果家长开始考虑35岁成年人的成功需具体备哪些素质,子女教育会轻松很多,而家长也会更明白如何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们应该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准备,培育有后劲,能在35岁、40岁、50岁时成功的人。把目标放长远,我们对于成功童年和青少年的理解就宽了。
能在35岁、40岁、50岁时成功和快乐的人是什么样的?那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而取决于你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2 成功的成年人是这样的
有价值感和目标
能修补世界,有同情心、爱心和善良
努力,坚韧
心系他人,珍惜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系
坚毅性(Grit)(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讲时,给予Grit如此定义。)
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
有社会智能(SocialIntelligence)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来促进领导力和协作
能听取建设性的批评,有终生好学精神
韧性(Resilience)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短跑,我们会尽一切可能冲向终点,不筹划未来。一旦摔倒,我们就输了,所以我们输不起一点的失败。
但倘若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设的更长远。周围的人要是都能互相合作,互相鼓励,才能走的更远。如果你碰壁跌倒,你爬起来继续跑,寻找一条更好的路。
当然,成功也包括好的教育、职业以维持生计,但我相信,以上的品质都大大地增强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和满足。
我们必须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岁时的成就来定义成功,比如说像爬藤,进好的大学,这种思维会毁了孩子在他们二三十、四五十岁成功的能力。
韧性是从逆境中走出来、从失败跌倒后能再站起来勇往直前的能力,是一种心态。
紧张情绪的激素是人类几万年进化出来的,用来帮助原始人类应对“老虎来了”这种情境。然而人类大脑并没有哪种激素设计得正好能来应对“SAT考试”这类情境。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任何考试,任何活动,任何时刻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就变成了孩子生活中的老虎,孩子和家长就会天天生活在这种紧张焦虑之中。
3 与挫折链接的关键词
韧性韧性的一个要点就是首先懂得什么是该焦虑?什么是不该焦虑?
韧性的培养有7个要点(7Cs):
能力(Competence)
自信(Confidence)
人际关系(Connection)
人格品性(Character)
贡献(Contribution)
应对技能(Coping)
控制力(Control)
4 关于高要求
对孩子的高要求是什么?是成绩,表现,名校,还是奖项?
高要求的定义是家长能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家长期望孩子能展现出他们的美好天性及优良品质。重点不在于他们取得的外在成就,而在于期望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各方面,有很高的整体质量。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期望而成长。要是家长对孩子有着高期望,孩子往往会为之努力。但是这里一定要强调清楚,高要求并不指的是外在成就,不是全A,也不是获奖和体育荣誉,而是拥有体谅,尊敬,诚实,善良,负责等等这些家长希望孩子所拥有的优良品性。
5 关于完美主义
为什么完美主义不好?
因为完美主义者会:
自卑
怕拿B,怕不完美
怕家长失望
缺乏创造力
怕批评与建议
完美主义是造创力的坟墓。
完美主义让孩子感到自卑。这种孩子怕B+,怕失败,怕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这种孩子往往趋向于躲避不确定,从而不会去考虑创新。孩子会怕尝试新鲜事物,怕创新,怕一切未知。而真正有成就的人会觉得,能有机会从事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幸运的。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怕得B, 如果你的社交圈让你的孩子怕得B,那就相当于把孩子的腿打断了。
如果孩子怕让家长失望,那一定有情感方面的问题。
如果家长怕孩子现在失败,那么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失败得更惨,因为孩子小时候没学会怎样正确面对失败。
6 家长何去何从
什么是无条件的信任?
就是孩子不是我们炫耀的产品。
孩子不是为了取悦于我们而追求,我们就是毫无条件地爱孩子这个人,而不是爱他取得的成绩成就。
没有人能够各方面都擅长。
7 如何养育成功者
要是你把成功定义成去哈佛,那你就把孩子成长过程变成了名校申请履历表的制作过程。
要是你把成功定义成孩子在三十五岁会成为的人,你的孙辈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保障,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创造力,那我相信我们是在谈论好的话题,切中核心的话题。
亚洲大学生的自杀率正在飞速增长,其中亚裔女孩在大学的自杀率居高。完美主义在亚裔程度似乎很高。因为完美主义让人自卑。
我不希望任何的孩子会遭受如此的痛苦。我非常兴奋和荣幸能被邀请来做这个演讲,因为你们会去把我的教育思想传播开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这样就可以挽救生命。
请通过社交网络上传播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让家长开始寒暄时不谈论孩子去的哪个大学,考试成绩怎么样,而是谈论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在寻找自己的兴趣吗,分享亲子关系。如果我们都谈论这样的话题,孩子们就都能成长好。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