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给孩子退学后,我选择在家上学
编者注:当太多的父母期望把孩子送到美国学校时,有些妈妈却已经在舍弃国人所艳羡的美国教育资源,选择在家上学。可见在家上学的魅力!
柳榕女士是地道的南京人,25年前她加入出国大军,在美国读高中上大学,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不过可能连她也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她却坚决地让自己的孩子放弃美国学校。孩子们都在家上学,她和先生既当父母又当老师,他们还开着房车周游美国,并且带孩子全世界游学。前不久,作为游学的一部分,柳榕一家回到了南京,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家庭学校”。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婧
1
孩子们为什么退学?
学校上的课却要在家里再教一遍,成退学爆发点。
前不久,在南京的一家小咖啡厅,扬子晚报记者见到了柳榕,1989年,在那股出国热中,她选择了从南京前往美国。现在她和先生Ticho有4个孩子,大女儿Vivi今年14岁了,原本该上高一了,如今正就读于“家庭学校”。同样在家上学的还有12岁的大儿子Gordi,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老师。
柳榕告诉记者,原本并没有打算自己教育。其实2013年夏天以前,两个大孩子前后在马萨诸塞州一家公立学校及加州基督教学校上学。但学校教育的目的,他们就很不认同。“在学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分数,才能得到对应的等级,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如何……”柳榕和先生觉得这样的培养太模式化和固化,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其他可能性。
而Vivi的变化更坚定了他们让孩子“辍学”的决定。Vivi的学习一向稳定,但上初二初三时,学校的校长与老师频繁更换,她的数学成绩也明显下滑。Vivi时常放学回家还要让老爸重新给她解释难题。“原本该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却要在家里再学一遍,那还为什么要去学校呢?”
2
“家庭学校”怎么教学?
选教材自制教学计划,女孩还要修家政课
到底离不离开学校,他们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但初三后转学要面临新的环境,夫妻俩决定一年不上班,全身心投入到两个孩子教学上。2013年夏天,姐弟俩在家上学的日子正式开始了。
从选教材开始,柳榕和先生严格把关,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不会限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Ticho说,在家教孩子就像开个学校一样,一个步骤都省不了,还要提前定出一年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他给记者展示了为Vivi制定的学习计划。整个工作表分为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化学总共5门课。以生物为例,他将一册课本分为不同的板块,规定完成的天数,以及每次课的学习内容。Vivi只要学完该章节、做完练习,他就会在表格上标注“完成”,并根据做题情况打上分数。
3
家庭教学目的是什么?
不只为了分数,课外活动解决社交问题
除了每科学习计划,Ticho还制定两个孩子每天的课表。柳女士解释,其实他们在家教学的科目与学校并没有太大区别,最大的不同是学习的目的。“在学校的时候,他们总是想‘我要分数’,但在家里如果考了70分,他们会想把剩下不会的学会了”。为了增加孩子的综合能力,柳女士还为女儿设置了家政课,学习做饭和营养知识。
在家上学没了同龄小伙伴怎么办?柳榕夫妻并不担心,Vivi和Gordi都有多门兴趣课。记者看到Vivi的课表上有艺术、体育课以及机器人课,在这些课上,她还是有稳定的同龄人一起学习玩耍。柳女士解释,Vivi不仅去一家画店做学徒,还报名了社区的篮球队、机器人课等。
柳榕说,当初决意离开学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和先生都喜欢旅行。2013年,孩子都上了“家庭学校”后,他们就买了房车,跑遍了美国各大公园。在黄石公园、拱门公园,孩子们眼看手摸原本干涩的地质知识。随后他们又前往中美洲、欧洲游历了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住上一两个月。Ticho解释,无论是在房车里还是在国外住的地方,孩子们依然要带着课本与作业。
“家庭学校”在他们身边还真不少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柳女士说并不会遭来异样的眼光,身边反倒是支持居多。去年9月份,他们刚搬到密西西比州,发现更多的同道中人。柳榕夫妻很快找到了组织——他们所在城市的家庭教育协会。协会总共有200多个会员,也就是有200多个家庭选择了“家庭学校”的形式。会员都是来自周围3个小城市,人口总共不过五六万人。
柳榕说,这种模式在美国并不稀奇,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家庭教育协会。那么将来上大学呢?夫妻俩并不担心孩子上不了大学。“在美国考大学的确需要高中学历,但很多大学也认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打分方式”,Ticho说。此外,孩子们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专业训练的证明,再参加报考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同样能上大学。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