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顶尖艺术院校录取谁

Writer: atcatc

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喜欢艺术,未来除了当作兴趣,有没有可能进入热门的职业领域?

答案是可能的。纵观英美,创意产业都在以蓬勃的势头发展。这个产业涵盖了产品设计师、动画师、广告策划师、建筑师、时装设计师、电影制作人,插画师、特效师,甚至包括用户体验设计师等。


世界上人们用的手机、看的电影、听的音乐……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东西,很多都出自伦敦和美国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之手。


然而,如何才能进入这一领域?艺术院校除了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什么方面的能力?


我们今天来谈谈孩子如何进入艺术领域,成为在全球发挥能力的艺术人才?


艺术大师如何谈艺术


在我13岁的时候,我就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艺术家。我流连于学校的艺术教室,把它当作我的另一个家。我很喜欢用艺术表达我的想法,也特别开心有人认同我的作品。


当时,聊到未来的职业安排,我就跟学校说了我的理想,不久之后,学校就安排我和一位专业的旅行摄影师见了面。


见到他,我才意识到人们谋生的方式如此不同,原来成为艺术家与失业没有任何关联!从那之后,我真正开始没有后顾之忧的画画。渐渐的,绘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学校的介绍,喜欢画画的孩子能否顺利找到出路?我觉得,如果孩子不知道这个领域的工作者,他可能不太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因为艺术行业特别需要开阔的思路,善于收集信息,才能进入那个“门”。


我建议现在的艺术生们,无论你是画画或者设计时装,一定要好好利用互联网信息,去查查过去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各自的领域里获得成就的。


只有当你发现,原来艺术行业并不是整天待在家里画画,你的兴趣可以成为你的职业时,你才可能乐在其中,发挥你的想象力,安心创作。


当然,孩子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父母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家长和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画画班,出不了艺术家?


在中国,很多父母会把孩子送到艺术培训机构,去学弹钢琴、画画等。但是,对于艺术职业道路来说,这种培训往往非常浅显。培训过后,爸爸妈妈们也无法确定,到底要不要继续培养孩子的艺术爱好。


有时候,父母弄不清楚孩子究竟是真心喜欢,还是因为家长的期待,不得不坚持。


培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会发现,尽管中国学生观察力惊人,无论是对人、物体还是城市风景都能够仔细描绘,可是,很多孩子缺乏创造力,很少能够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创造方式。


如果孩子正在学习艺术,有一些建议可供考虑:


拓宽实验,鼓励试错


每年招生时,我们喜欢看到那些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来创作的孩子。中国的学生往往很擅长临摹,却不擅长实验和探索。


艺术界希望看到年轻艺术家们尝试不同的工作方法、有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创作材料出现在作品中,包括绘画和拼贴画技术、模型制作、摄影、印刷技术、面料制作、雕塑等等。


对于艺术院校,我们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学生。以及,看到学生们在学艺术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尝试,而不是仅仅呈现给学校一幅幅风格很接近的成品。


对于学习画画的孩子,我建议他们摒弃拿着画笔在画室这一舒适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多去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大刷子来绘画。作为艺术教育者,我们鼓励学生不断的尝试新方法、不断试错,而不是认准一个风格精心的去描绘。


在平日的创作里,我们鼓励家长重视孩子的想法。通常,艺术家的想法能在他们的速写本中看到,那些速写本见证了艺术家灵感的产生、发展,并最终是如何展现于世人眼中。


跨学科思考


和拓宽尝试相关联的,是培养孩子跨学科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在北美,衡量一所艺术学校好坏的标准就在于它能否教会学生创造性的跨学科思维模式,并为学生激发自己的艺术潜力,实现未来就业提供指导资源。


当中国学生来到北美,他们往往需要一些时间适应。由于不同国家教育系统的差异,虽然中国学生的绘画技巧已经十分完善,可是他们往往没办法接受“创造”本身作为一门学科,以及创意意味着突破绘画和临摹,多维度的思考。


我建议中国的家长们,在平时可以多尝试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


比如,当孩子向父母展示自己画的宠物狗,爸爸妈妈在夸奖他画的很不错之外,还可以刺激他思考,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展现这只宠物狗呢?例如用手机去拍摄一个五秒钟的宠物狗视频或者录音;用大刷子(扫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和墨水,在墙壁上绘制这只狗的肖像等等。

虽然这些方法也都是比较常见的创作方式,但当孩子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让学习延伸到画室外


我们希望看到学生不仅仅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同时对文化和社会也有丰富的兴趣,这些都可以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


因此,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参观画廊、学习观察和记录他人的作品,这些都能帮助孩子们练习。


在每次参观画廊的时候,无论是喜欢的作品还是不喜欢的作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去讨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艺术家的作品前临摹并启发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可以帮助学生们站在著名艺术家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当时是如何创作作品的。


孩子们还要学习如何在创作的同时做好研究,来确立自己作品的创造性。通常,大部分艺术家一生只会有3-4个“金点子”,他们一生的作品都围绕这几个点子来拓展。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围绕自己的想法,做好调研、分析,得出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创作,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来实现。


如果没有好的创意点子,任何艺术品仅仅是个装饰品,不会成为富有内涵的艺术。


所以简而言之,艺术生应该如何培养呢?


第一,她们需要真正热爱,能够满怀激情的去创作,希望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

第二,她们需要不断的去实验,用不同的工具做媒介,来确定哪一种创作方式是最好的;

第三,她们需要保留证据,来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样一步步得来的;

第四,她们在尝试某种创作方式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研究,联系之前已经被人们广泛确认的一些理论,让创意更有说服力。


艺术专业选择什么样的学生?

首先,我们不会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对艺术、设计这些领域感兴趣。其他一些学科:例如政治、环境、媒体、历史、宗教、哲学、音乐、戏剧、电影、文学或新技术的兴趣,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孩子能不能将对这些领域的了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为他们的作品增加意义。

其次,学生们需要为了面试准备艺术作品集。一个完整的作品集必须包含能够展示学生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理念的最佳作品。这个艺术作品集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记录思想。记录学生在创作时,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研究。她们的创作理念是如何诞生的,如何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材料,尝试过哪些技术或载体,最终的成品怎么样?这些都需要在作品集中呈现。


2)展现想法。学生创作的作品既可以是学校布置的项目,也可以是自己独立创作的部分。无论是用素描本或者是笔记本画下来,或者是摄影机器拍摄下来,亦或是用2D或3D展示,都是可以的。形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的想法。


3)展现能力。作品中最好能够展现你处理视觉问题的能力,并体现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4)为作品分类。一个好的作品集,应该让老师能够一眼就能找到你的亮点在哪里,这样能够避免重复。建议学生为每一个作品加上注释,简短的介绍一下。

面试的时候,我们希望了解学生的整个绘画过程。最好能讲一些案例,既能展现出你的激情,也能够说明你的艺术判断是正确的。


你的每一件作品必须有一个创作缘起,来说明你的激情。而类似于“因为这是我美术老师让我做的”这类答案,并不会打动别人。


最终,一个孩子能够脱颖而出,他的创造性思维必定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方面。中国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用不同方式构思”和“作品要震撼导师”搞混。实际上,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震撼谁,而是要在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框架,成就独一无二的自我。


中国学生在传统绘画和观察力上表现卓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她们在创造力方面很欠缺。事实上,他们应该多想想自己想创造什么,而不是总被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


家长们更不要问:我孩子画了什么作品,画成什么样,就能考上顶尖艺术学校?因为真实的选拔过程根本不是这样的。你们需要想的是:孩子有什么想法,他的想法为什么要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他的想法有什么与众不同?


在艺术留学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去盯着那个结果,而应该关注如何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成为他自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个艺术家,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Comments


Copyright © 2024  by CHU Study.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