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肥沃土地上的众生更均匀茂盛,而贫瘠的土地上的生命更顽强!
导语
公平地客观地比较私校与公校是很多家长一直以来的需求。很多机构与人员一直尝试着给出答案。但由于他们的利益政治立场以及说理手段,他们给出的答案一直以来缺乏说服力。所以我一直以来是避免去回答这个问题,一直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个人的选择。但是似乎无法逃避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问题,那么我就来一个尝试,就用三个简单的话题粗略地谈一谈,且为之命题为“用良心与理性浅谈优秀公校与顶级私校”。
文丨Frank(笔名 舒已怀) 编辑丨Grace
以下这篇文章里,作者希望能对择校迷茫的家长和学生有些帮助。
1. 澄清私校与公校的使命
我听有人说过顶级私校培养的是领袖精英,公校培养的是有公民意识的普通劳动者。
我看公校比私校培养出的领袖精英更多。顶私培养出的普通劳动者也不在少数。所以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不要去了顶私,因为孩子只是想当一个普通劳动者而懊恼伤心。因为我的确见过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一个西人家长和女儿说,我送你上私校你只想当个药剂师,你是不是思想出毛病了?颇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贵族精英已经成沦为贬义词的时代里,谁能当领袖还真不好说。高开可以低走,低开未必不能高走。科技新贵,草根艺术家,也许未必比捧着old money的new boy要差。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看清社会,读懂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做一个有品质有理想,懂得珍惜自己生命机会的孩子。这样的耳濡目染远远要超过私校与公校的选择。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顶私在这些方面启发与引导工作做得更多。但更多的公校生由于家庭教育与自己的缘故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但是,做为做决定的个体必须根据自己需求和成长轨迹做出自己具体情况的判断,而并不需要一个整齐划一公校私校孰优孰劣的定论。
2. 教育的需求与学校的选择
在我的教育理想里,每个孩子可以在灵魂上被滋润,精神上受到鼓舞,人格塑造方面有榜样,学业上有足够适当的挑战,兴趣上有足够时间空间的自由与资源上的满足。而顶私由于可以收取学费,接受捐赠,一定的自由度挑选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挑选剔除教职员工,可以更大程度上自己特色的育人理念,有更结构化与引导性的教学风格,从而可以成为更有历史传承与校友凝聚力的名校。这也就是私校应有的吸引力,而不是什么简单的私校培养的是精英领袖。这个相对公平的加拿大社会里,大多数人都必须接受社会的考验。而进入特权阶层的手段也许不存在,如果存在也不一定是靠买卖得到的,即使能买到也不是三万到五万的学费可以得到的。而理性选择同一间私校的家庭与孩子必然有一定类似性,同伴的正面的影响与负面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就是选择私校特别是门学问,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差别太大。如果不能很好地匹配,并不能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从这点上,寻找学校就是match making的过程。公校也有个性,也有一定的选择范围,如tops/Macs/IB/art programs。但私校的选择范围则是更大的,由于他们各不相同。所以选择私校一定要从理解自己的特点和思路开始,然后开始深入地了解学校的特点。在申请过程中要在体现这两个了解之后,要讲出这个匹配的故事。而优质公校的准备更多是成绩和能力的展示。目的性强一些,而文化性就强调的相对少一些。而正是这种文化性和私校本身的付费特点,造就了私校比较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 私校生和公校生各自的应对策略
顶级私校比起普通公校在培养学术的硬指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顶私有着更aggressive的学术要求,也要更有力的措施去实现这些学术要求。当然这种优势有可能限制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这种学术上优势由于父母的跟进,补习班的给力下,比起优质公校并无很大的优势。只不过也是这种追赶大多也是依靠家长配置的补习机构和教练等私立资源完成的。
那么顶私比起优质公校的优势就只是停留在了这种私校文化熏陶,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些软能力以及资源方面。而这些优势如何获得呢?其实并不是每个顶私的孩子懂得珍惜和获取这些资源,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孩子。而优质公校的孩子更需要懂得创造和获取一些难能可贵的软能力锻炼机会。而现实的情况是在焦虑与迫切的时代,无论优质公校与顶私都无法满足家长的需要。
结语
最后用我自己在朋友圈几天前的几句话结尾吧:
没有什么学校可以代替努力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没有什么可以代替优秀的家庭教养。
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对生命和机会的珍惜。
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经常愧疚不能给孩子提供别人一样的机会。其实给得越多越不懂得珍惜。让孩子珍惜能得到的机会比给什么机会都重要。读书,干活,吃苦,实践,好过一切培训班。这些并不需要多少钱。
环境与机会永远只是一方面,肥沃的土地上的众生更均匀茂盛,而贫瘠的土地上的生命更顽强。
关于作者:
Frank,理工男一枚,移民加拿大后取得工程博士。现任加拿大高级专业人士,多年跨国资深教育背景,愿意分享更多育儿经验。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