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纽约“重点”中学要取消入学考试了?!市长称被华人补习班逼的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纽约重点高中”。 很多国内家长对美国高中的理解就是公校和私校,但实际上在公校体系里,美国人也区分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只不过他们把重点高中称为“特殊高中”。中国读者可以把他们理解为中国的省市重点中学。
在纽约,一共有8所特殊高中,他们的录取并不是依据学区划分,而是要通过“特殊高中入学考试”决定名额的归属。 然后问题就来了。 中华民族是特别善于考试的民族,善于考试体现在善于补课。根据2017年《纽约时报》报道,仅仅在纽约市,就有411家华裔校长开办的补习中心,而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则有861家同类型的补习中心。 当《纽约时报》的报道公之于众后,在纽约市和纽约州乃至全美都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开始“声讨”华裔和其他亚裔的补习文化,认为这是导致不同族裔之间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在这股声浪背后,政客显然比普通民众更敏感。 纽约市市长白思豪表示,特殊高中的录取标准必须改革,因为有钱有时间参与补习的家庭造成了没钱没时间补习家庭的绝对劣势,这种不公平让很多年轻人输在起跑线上。在白思豪的计划里,从2020年开始,分三年时间逐步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白思豪直白地表示,有人有能力去补习班,有人没有能力去补习班,这是不公平的。显然,前一个“有人”指的是华裔。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6月6日,美国纽约州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对特殊高中改革A10427号议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以16比12的票数通过议案。这意味着纽约特殊高中版的“排华法案”将进入纽约州众议院投票表决阶段,一旦通过将成为纽约州法律。 幸运的是,纽约州两名亚裔众议员通过努力改变了众议长的想法,这份议案的表决被按下暂停键。但请注意,也仅仅是暂停键。 纽约当地媒体在报道中指出,纽约市8所特殊高中全部由纽约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任何想进入8所特殊高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一场时长3小时的特殊高中入学考试(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Admissions Test,简称SHSAT),每年3月发榜,得分和排名将决定考生的命运。
对中国读者来说,可以将此理解为中考,或者国内顶级重点高中的单独招生考试。在美国这种一考定命运的考试并不常见。 过去10年中,亚裔考生在这项考试中独占鳌头,2018年亚裔录取比例更是高达51.7%,这与亚裔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显然极度不相符。除亚裔外,白人学生占比26.5%,拉丁裔占比6.3%,非裔占比4.1%。 2018年6月20日,纽约州众议院宣布将举办多场社区听证会,然后决定众议院是否就该议题举行正式表决。 但纽约市长白思豪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每年特殊高中应该预留20%的名额进行开放式招生,然后逐渐废弃特殊高中入学考试,改为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录取新生,最终的目标是将非洲裔和亚裔学生比例提高到45%。显而易见,被挤占的名额大多将来自善于考试的亚裔和华裔。 华裔社区代表和纽约州亚裔众议员以及美国国会亚裔众议员对这个提案都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指出,这是制造新的不公平,但不会让美国高中的教育变得更好。 2018年8月1日,社区听证正式开始。 2018年11月27日,纽约市在当年最后一场听证会结束。 根据纽约媒体报道,2019年上半年,该议案是否能进入纽约州众议院表决将有最终结果。 在多场听证会上,支持纽约市长白思豪的人指出,很难理解为什么华人要把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到补习中,如果华人在每个暑假选择花费1500-2200美元去补习班学习,则意味着在通往特殊高中的跑道上抢跑,这意味着其他孩子要不然跟着一起抢跑,要不然就只能看着华人小孩的背景叹息。除了华裔,韩国裔和印度裔也是这些人吐槽的对象。 事实上,在美国参加补习班也不是亚裔、华裔的专利,包括白人在内的其他族裔也有家庭选择给孩子补习,但唯独华裔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也许另有隐情。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绝大多数考试都使用题库制度,而华人补习班的问题是把历年的考试真题都总结出来,然后一道一道地破解。在一些美国人看来,这不是补习而是抄袭。 还有媒体认为,如果备考需要额外的辅导,那意味着对无力补习的家庭不公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参加补习的华裔孩子直接制造了不公平。这在美国是很严重的指控。 个别丑恶的现象并不能抹杀华裔在学业上的努力。至于经济压力,每个家庭都存在,只不过华人选择在其他地方节流或者用更长的工作时间努力赚钱帮助孩子实现梦想。这是文化的冲突并不是华裔的罪恶。 但另一方面,华裔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人对补习是陌生的,在他们看来这是疯狂的、可疑的,甚至是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所以华人也要反思,在一个教育评价更多元的社会,有没有必要让下一代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没有人可以给别人贴标签,特别是服务公众的职业政客,无视华裔学生与家长本身的呕心沥血与全力付出,单纯把华裔视为公平的对立面,也是一种“歧视”,用“歧视”来谋取公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 此外,综合多方信息,这个议案被提交纽约州众议院表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