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瑶桐的加拿大高中生生活
作者:李瑶桐
关于在加拿大高中的真实体验,其实受很多因素在影响, 比如:分学校、分团体、也分人。
1. 学校
公立/私立,本地人的私立/中国人的私立都是不一样的。
因为公立学校对加拿大人是免费的,所以一般本地人都上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就会收学费了,一般价钱在1万多加币/年左右。所以去上学的都是本地的有钱人和国际留学生。私立学校的学生都会乖巧礼貌一点,而且在私立学校里面,周围的学霸/土豪比例会高很多。
公立学校大部分应该是没有校服的。
有的宗教学校会有t恤和裤子/裙子。
部分私立学校会要求白衬衫、领带、西装外套、西装裤子/裙子,皮鞋。
这是我们学校的整套校服,只有重要活动的时候要穿成这样
平时不用穿西装外套。就是酱紫。
2. 团体和个人
根据留学生对自己定位/要求的不同,还有身处的圈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不同,留学生活的体验也会完全不一样…
(占全体留学生的比例是我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算的。应该可以代表大部分的情况。)
1. 学业&社交兼顾的tops们 — 5%
如果真的想做到学业与社会活动兼顾,那日程表一定会排的特别特别满、以至于几乎不可能有打游戏/躺在床上发呆的时间。
首先作为一个留学生、学习成绩肯定不是小问题。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还有一堆大大小小的杂事(比如和房东的关系、homesick、办理各种手续文件),要好好学习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对于新到国外的学生来说,就算上课完完全全集中注意力听讲、回家认认真真完成作业,最后的成绩也不一定让人满意。
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每次assignment(大作业)、小测验、单元考试、实验报告、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算在成绩里的。就算是天才每次考试都能拿100分,不认真完成每个作业的话,最后的平均分很可能也上不了90。
私立学校还好,每月班主任会给家长/监护人打电话汇报你的学习情况/成绩。而作为公立学校的家长,很有可能半年都接不到一个电话,只能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拿到report card(成绩单)然后惊奇地发现:我孩子拿的这什么低的分数?
什么意思呢。靠自己。
学音乐要靠谱,学其他科目还是要靠自己…没有人会催着你写作业…学校一般3点多放学,你可以回家就开始打游戏一直到晚上11点。并不会有人催你…坚持写作业复习预习、说得简单,但是等到压力大了、累了困了烦了、往床上一趟,一天就过去了。
但是,一旦适应了这种情况,养成了真正的自律的习惯,适应了加拿大学校的游戏规则,拿个可以炫耀的分数其实也并不难。
但是,难的是兼顾社会活动。
在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的同时、留学生的老师/监护人/家长一定会催促你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我学校是地区很有名的私立学校,活动也特别多。按时间顺序简单把大型的每年都有的活动列一下:学生会、音乐剧、Inside Ride、时装秀、文化秀、戏剧表演、模拟法庭、艺术节。包括上百个社团:Yearbook、BBQ、Out Reach(做志愿者)。十多个个运动队:排球、篮球、橄榄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
然而、我们只是个人很少(和公立学校比起来)的高中。一个年级不到200人的高中。
但是,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为慈善机构募捐到5、6万加币。是的,每次,单个活动。(想通过这个数字侧面反映一下,我们并不是一群小屁孩瞎闹,而是真的很专业很酷很了不起的一群人在做事。)
所以,如果真的想在学校活动中有所作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绝对不比好好学习要少。想要学习&社团活动兼顾,如果不是天生智商情商高+行动力爆表,那就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了。
2. 学霸(nerd) — 10%
这一个团体里的学生,主要是高二/高三毕业来加拿大读高中的学生。因为文化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加上在国内已经打下了异常扎实的基础,所以他们在英语过关的前提下,理工科碾压歪果仁简直小菜一碟。
如果在国内也有认真学英语,那么全科碾压歪果仁也完全没问题。
或者,如果智商超高的话,空降进这个团体也不是没可能的。而且不用付出多大努力,轻轻松松high 90。
举个这个团体里的例子,基佬D是和我一年来的学生,当时北京某市级重点初中初二毕业,考过西城区第一。来加拿大的第一年拿了7科第一名。我记得平均分好像是98。数学考试永远能碾压我2~3分,不管我多认真地刷题。然而他每天只回家打打dota,玩玩GTA。没办法(′・ω・`) 父母都是高智商,还是土豪。
再举个例子,小白脸A。数学课从来不听讲,也不记笔记,自己坐在后面看奥数书玩。
“你要记笔记的,不然你都不知道答题的格式,这个老师很严的。” 我一脸认真地提醒道。
“没关系呀,” 小白脸A一脸天真无邪的样子:“我都会,而且过程我看一眼就记下来了。”
第一次大考分数出来了,他97,我92,
11年级数学拿了一个学期第一名,12年级第一次考试就被一个人畜无害的新生超了。
我怨念嫉妒愤怒的目光对上他人畜无害的傻笑,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智商被碾压的无力感。
继续说学神这个团体。普通学生的话,少玩玩手机少出去浪,回家踏踏实实学习,不要急着参加一堆社团活动,静下心来也能进入成为学神的一员的。
当然,既然说了是nerd,所以其实这个团体里的学生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习/读书/学术研究/学术比赛上,所以在学校也普遍很默默无闻。即使像基佬D一样一天当着全校领了7个奖,在本地学生眼中也只是个很聪明的Asian而已。叫不上名字。
3. 普通学生 — 75%
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在这个团体里。
对于学习付出一般的努力,成绩在low 80左右。如果来加拿大一两年了,成绩可以到mid-high 80. 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会看心情去参加。学音乐的会参加band演出,学美术的会参加art show。毕竟老师家长都鼓励大家要多参加学校活动,所以门槛比较低的活动是普通学生门的首选。活动的话,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自然多多益善,更何况对于申请大学也有帮助。
选修了Music的同学都必须参加Art Show。大致就是每个年级组个乐队演出
当然,‘普通学生’这一个团体也可以根据各种特征,分成一些小团体,比如:打游戏的基佬们、看动漫的二次元、喜欢化妆打扮的姑娘们、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etc.
4. 整天吃喝玩乐的学生 — 10%
10%这个比例只是在我们学校的比例。在全体留学生圈子里,可能能达到40-50%。我讲真。
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留学生留学的原因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在国内学习不太好,考不上好大学,于是想出国读书。直接上大学不太现实,那就先读两年高中,学一下语言吧。
愚蠢的家长们,所以你们觉得你们的孩子在国内不认真学习,出了国就会幡然悔悟、突然觉醒,开始刻苦努力地读书了嘛?并不啊。
但是我估计你们也清楚这一点,于是就默认他们出来混个毕业证,然后走你们铺好的路继承家业了吧。
并不想再过多指责这些学生和家长。总之在吃喝玩乐er这个团体里的学生,比大家过得都要轻松很多。高中成绩单/毕业证书什么的,甚至大学文凭,花个几万刀还是能弄的到的。他们不需要担心‘融入加拿大人圈子’之类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分数高还是低。吃好喝好,晚上去喝个酒飞点叶子,第二天上课补觉就好。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吗…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家庭与家庭之间也是有差距的。智商不够勤奋补;诸君的家庭承担不起诸君吃喝玩乐的花销的话,诸君也就只能乖乖学习了不是吗?
下面是一些没条理的心里话。认真读的话,我想应该很有用吧。(不是鸡汤也不是好为人师,作为你们还算优秀的前辈,很想告诉你们而已。)
总之,如果诸君觉得“出国”真的是去爽的,是去逃避升学压力的,我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这样没错。你们再也不需要早上6点起床,晚上6、7点到家,艰苦卓绝地刷着题应对高考。也不需要每天晚上只能睡5、6个小时挑灯夜战。大冷天不用再去做操跑步。体育不好的(比如我)可以再也不需要换上运动鞋、走上操场。理科就是渣的姑娘们可以一辈子不再碰物理化学,可以直接选修超级简单的数字(data management)。男孩子们可以直接和政治历史生物说再见,选择数理化+computer science。
但是…(诸君知道这儿肯定会有个但是)但是你们将会失去的是国内高中生钢铁一样扎实的基础,如果一起上大学的话很有可能分分钟秒杀你们。没有老师家长再督促你学习了,没有每天都要写的作业了(因为老师根本不会查),取而代之的是你们可能早已耳熟能详的assignment、essay和各种project。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的话,被虐的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可是常事哦。哦对了…如果你们只是学习课本的知识的话,感觉好像会不够用呢…毕竟我们学的东西真的没有国内多啊。而且,就靠每天在学校里呆着,真的就能得到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还是什么的了吗?留学并没有这么神奇啊。而且,也许你的英语口语会突飞猛进,但是再也没有人系统地教你语法了,你会继续系统地背单词系统地学习英语吗?你觉得英语课是教你怎么说英语的吗?仔细想想,在国内的时候,你在语文课上学会的是说中文的正确形式吗?(所以在加拿大,英语课=讲英文的语文课。)所以高中毕业之后,说不定词汇量会比初中同学少呢…这不是很羞耻吗。
而且…在被说英语的人们围住的时候,肯定会感到难受不是吗…你们的内心真的已经强大到不被周遭影响了吗?真的可以在被看作“weird Asian”的时候依然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吗?在遇到各种各样的留学生的时候,诸君真的可以保持单纯不被带坏吗?
啊…举几个例子好了。不过两年,同一年来到加拿大的小伙伴们,大家的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男生D因为态度不端正,被转到其他学校了。最近听说在溜冰玩。男生A因为英语实在不行(但是被家长强行送出国,以为环境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已经回到国内继续念书了。男生J和我一样混进了Student Council,并且已经和华人圈子断绝了来往。刚刚高分过了SAT,准备去美国读书。女生A原本是个素面朝天的小姑娘,很漂亮,但是在认识了其他几个女孩子之后,每天化着网红妆来上学,我和死基佬们都感觉难受得要命。
然后,基佬D(就是之前那个学神)从小屌丝一个逆袭成了高帅富,虽然情商高的一如既往地低(皱眉),但是智商仍然在持续增长。各种专业知识说的溜溜的,穿衣打扮也非常得体,甚至让吐槽之王(我)赞不绝口。只要不逗比,就是高冷总裁的感觉。哦对,还有低年级小女生喜欢(呵)。
啊对了,还有H君。最开始英语语法差的让我不忍直视,口语也像 一样。到现在英语词汇量竟然已经在我之上,口语也被老师夸“和本地人没区别”了。日常生活也从每日每夜打游戏/推galgame(死宅什么的最恶心了)变成了和外国小伙伴厮混在一起,甚至有了可以和我相比(其实是在我之上)的人气
啊…讲了这么多故事要告诉大家什么呢…无非是鸡汤而已,无非是劝大家珍惜美好年华读书而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一样。但是既然来到了加拿大,诸君就应当珍惜我们有机会学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类书籍)、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睡觉(有好精神呢)、可以花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健身拍照发朋友圈、比如姑娘们练练跳舞唱唱歌)、可以趁着青春年华做很多让自己变的了不起的事情呢!这些可是在国内还是小伙伴们得不到的机会啊。
总之,‘意识到自己想要变得更加厉害,因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了机会,于是为之努力奋斗,然后成为更加了不起的人’,这就是我在加拿大读高中的体验。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