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教育机构”为什么都像是骗子?
作者:西瓜
从何时开始,教育机构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已逐步沦为了“像是骗子”?
近日,知乎平台上一则2016年9月份的提问“教育机构为什么都像是骗子”突然备受关注。近20天内新增超250个回答,截至目前总回答数为274个,总阅读量达88.7万。
问题中,回答者都在用亲身经历来讲述为何教育机构在他们心中像是骗子,他们是老师、是销售、是学生,200个主观感受堆积在一起逐渐反映了一个令人难堪的客观事实——部分公众已经真的认为教育机构“像是个骗子”。
根据问题描述,提问者最初是在咨询教育行业存在的招聘转培训的现象。然而绝大多数回答都聚焦在标题本身——“教育机构为什么都像是骗子”。除了个位数回答持否定态度,赞同“教育机构都像(是)骗子”的答案占到绝对比例。
除了多次出现的“教育机构是生意,生意就必然要逐利”的结论性观点,芥末堆汇总众多回答中提到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重构“教育机构都像(是)骗子”背后的论证逻辑,来呈现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及其大众印象的来源。
零门槛:从房产中介到教育机构校长
知乎网友“业界砖家”:“我身边一堆卖水果开奶茶店开酒吧的朋友,都在投钱做培训机构。两个月前,我以前的同事关掉了他的房产中介,开了个培训班,现在名片上的头衔是XX教辅学校校长。”
创始人决定了企业的基因。在多数“肯定”回答中,机构创办者自身的影响是出现频次极高的因素之一。教育机构创办门槛并不高,最初的从业者多为公立校教师。随着教育受重视程度提高、市场需求增长,越来越多人从其他行业转向教育。
随着三四线城市的教育需求的觉醒,教育行业的“淘金”潜力越来越获得认可。正如上述“房产中介转行开教育机构”案例,创办教育机构已经成为三四线城市的“明星项目”,赚钱自然也成其第一要义。
跨行意味着存在认知差异,尤其是原行业有产品实物的创业者,不可避免地会忽视教育行业产品无实物所带来的不同。如对核心资产教师的重视度,对商业打法的理解。
结果就如同一位知乎网友所分享的“一个比较会营销的成功商人,找我推荐补习班前台。问其需要什么专业时,回答‘无所谓,只有一个要求,那个人必须卖过保险’。”
任何“零门槛”的行业,其竞争状况和服务水准都必然不会太理想,服务非标且周期长的教育行业更甚。
销售为王:业绩治百病,大单解千愁
知乎匿名用户:既然面向钱包的是家长,而非教育行业的家长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心理,营销话术的作用也就比干货更加能抓住家长的心,尤其是孩子意见占比不高的家庭。孩子作为使用者,很大比例的孩子并没有很高的分辨能力。
跨行带来的认知差异是底色。即便是对教育有一定理解,教育机构在创办之初也面临着发展悖论。作为核心资产的教师质量和授课水平是吸引生源的根本因素,然而也是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的因素。对于多数尚处于“存亡边缘”创初机构来说,赚钱存活要更紧要。
师资和教研投入不足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初创教育机构要走的路是销售驱动。地推、陌拜、活动都是可能的方式。然而要在“缺师少课”的条件下吸引生源,机构或被迫或主动地会涉及夸大宣传和虚假承诺。
宣传套路之一是只提对自己有利的成果,如半年内考到某一级别的学生数量为1,未考到的学生数量为100,在宣传时只提考到的那位学生。随意编造不存在的学生提分升学案例也不在少数。此外,对于教学师资、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夸大宣传也是“常规操作”。
“保过”承诺也没有约束力。多数机构的承诺是再次免费辅导。知乎网友表示,机构往往会将学生插到下一届的班级中,并不会因为“保过”承诺没过就会重点照顾。
促成签单是销售的最终目的。除了前期的夸大宣传和沟通中的虚假承诺,试听课也是销售展示“狼性”的场景。在试听课上,“不报名不让走、没带现金可以刷卡、没卡可以办卡、不办卡可以分期”等现象都不鲜见。此外,“最后一天优惠、校长特批专属优惠”也是催单套路,销售去校长办公室“申请”只是走过场。
知乎网友“遇见成书”总结自己三次报课经历遇到的销售套路为“说愿景、列观点、下单敦促”。她在已经背负几万块债务的情况下,因为销售人员称“我当初也跟你一样,而且比你更艰难(信用卡就刷了几十万,报课程),没有退路的时候最好再‘倒逼’自己一把”,又再一次付费买课。
销售为王的理念使教育机构轻视后续服务过程,对核心的教学服务环节投入不够。“签单前拍胸脯保证、签单后拍屁股跑路”的现象比比皆是。
最后,在社交平台上,负面的评价更容易传播和爆发。“教育机构为什么都像是骗子”下的回答也并不能代表教育行业整体。但其中的一些回答确实值得教育从业者深思,当行业被贴上“骗子”的标签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