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培养孩子的审美
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具备审美能力;3岁孩子就开始关注自己,点名穿某件衣服;4岁孩子开始关注环境,喜欢去漂亮的地方就餐;而5-6岁的孩子就已经懂得颜色搭配。可以说孩子的审美观要从小开始培养,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审美力有高有低,不同审美的人对自己人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果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审美,不用家长要求如何做,TA自己就会在内心的驱动下,按照这个审美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发展、完善以及提升自己。
比如一个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就会想着去探索自然,TA会喜欢读科学绘本、课外读物,也会认真学习每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环境、习性。我们经常说孩子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换句话说就是孩子在这一方面有良好的审美。
在加拿大,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会告诉他们:“你看生活总是很美好的,你周围的建筑风景是美的,你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美的,你的衣着服饰也是美的,所以你本人,你的谈吐举止可不能破坏这么美的环境哦。”
这就是一种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对美的感悟力的体现。
如何培养孩子审美力
其实,审美与气质、涵养这些内在的品质一样,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有关于孩子审美的培育,能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
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升孩子的审美力。事实上,孩子从小所看到的家居环境设计、所穿的衣服鞋帽搭配、所阅读的课本等等,都构成了TA对美的认知,这将会在日后不断渗透、不断影响TA的人生取舍。
虽然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日后都不会从事艺术类工作,但就像大人常说的眼界,其实也包含着最基础的审美逻辑。看得多了,自然能够分辨美丑。
那么家长们又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力呢?
1. 启发孩子对于生活的感悟力
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可以先从孩子的身边做起。现在不少小朋友小小年纪便觉得什么都“没劲”,一遇上难题就唉声叹气:“没意思,活着真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到生活中的美。
以美化家庭环境为例,让儿童处在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状态下,爱美之心就会悄然生长。反之,家中杂乱无章,给孩子的印象是粗俗的。一个美观、优雅的居室,就是一幅百看不厌的风景画,即使是简单的房舍和家具,只要搭配得当,放置合理,干净整齐,也能给人以雅致的感觉。
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应帮助孩子创设一个简洁、朴实、和谐、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个人空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审美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情操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
如果带孩子出去旅游,建议家长们在游玩前有针对性的了解和这个城市有关的艺术作品,提前了解后再去游玩,这会比纯粹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有价值的多。比如每个城市的博物馆,一定要带孩子看看。毕竟一座博物馆往往收纳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并启发未来。
平时带孩子去逛商场或外出吃饭时,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对比不同风格不同色系的空间设计,比如去一些奢侈品牌店或设计感不错的餐厅,观摩店内氛围和家具的工艺细节,了解不同灯光对环境的影响等等,让孩子体会到不同设计风格的美学。
2. 接触自然,感知原始的美
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具有美的特质,都是审美的对象。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它的灵气。
现在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TA们没见过长江黄河,自然体会不到何为雄壮之美;没听过鸟叫,不认识黄鹂和白鹭,就体会不到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光明媚之美。家长们可以时常带着小朋友们去感受自然的魅力,毕竟提升审美最好的方式,就是与美为邻。
经过大自然的陶冶和熏陶,外界景物与孩子内心之间会有无数次的相互交流,“美”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旦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物,儿童便会引起某种特定的感受,对美的敏感性由此产生。
此外,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摄影的爱好。你们可以一起讨论关于构图,关于色彩,关于图片后面意境的表达等等课题,启发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3. 与大师对话,培养艺术感
当下,有超过50%的城市中小学生都接受过校外艺术培训,其中有乐器、书法、绘画和舞蹈等艺术类项目。殊不知,美育不光是要学生会画画、会唱歌、会弹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
更何况由于功利心的作祟,家长们过分强调了成绩,严重影响了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学了一门技术,却恨了一门艺术。
我们都有听过毕加索、梵高,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去理解他们的作品。但孩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并没有大人的水平,这时候,不妨先去了解一些大师的小故事,让他们对这位大师感兴趣,继而再去了解他们的画。
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主动选择而不是由家长强加的。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能够愉悦的感受到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读贡布里希著的《艺术的故事》。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