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北美本土学生迷信名牌大学嘛?
作者谢宇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在美国,并非每个人都想去哈佛、耶鲁或普林斯顿。因为美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市场,教育水平比较均衡。
相比较中国,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相对来讲比较优秀,可能是因为这些学校对生源的选择比较好,而不是学生们在这里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因此,即便这些顶尖学校的教育水平跟其他学校差距并没有那么大,这样的选择机制也能使他们的毕业生相比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或面临其他机会时更具优势。
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来讲,一个人最后的成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不仅仅是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比如自信、善于沟通、能够坚持、诚实守信等等。而在中国,高校进行学生选拔和分层主要是通过智力考试,这样一来,他们非智力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讲,在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个人满足感是第一位的。在周边人都很好的情况下,虽然你事实上也很好,但你很可能感受不到,也无法获得满足感。相反,在一个相对较差的环境里,你身边人都没有那么好,当你显得更好一些时,就会获得很好的满足感。这也就是所谓的“big fish in small pound(大鱼在小鱼塘里)”。
我们在研究人口中的异质性问题时,一定是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这两种情况。组间差距大,就显示出组内差距小,而由此所造成的严重群体分层,在组间比较时就会包含很大的信息量。
这也是中国的商标社会特征特别明显的原因之一。为什么会有商标社会?因为我们无法获知他人特别是陌生人的个人具体情况,所以会根据他们的外在显性特征,也就是其所在组的属性,对其进行判断,比如看看他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或戴什么牌子的表。这种作法在中国很普遍。
而美国人试图打破这种阶级的分隔或者贫富差距的割裂,例如,要做到黑人和白人的种族平等,就要打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隔离。
在美国,因为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性州立大学,比如华盛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密歇根大学、德州大学等,所以实际上有很多一流的学生都不会选择去哈佛或耶鲁等顶尖大学。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有一个得意门生,她目前在哈佛做助理教授,可以说她是我们这个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将来应该能够成为终身教授。
考大学的时候,她被普林斯顿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同时录取,但她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而是放弃了普林斯顿大学,选择留在密歇根大学。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并不罕见,我经常会碰到有学生跟我讲,他们原本有机会去普林斯顿、哈佛、耶鲁这样的名牌大学,但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而选择留在地方院校读书。这样的结果是,也许地方院校总的来讲不如那些明星学校,但它所拥有的最好的学生跟明星学校最好的学生也不会相差太多。
当然,美国的不同院校之间也有很多差异,各有特点。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的同质性还是比较强的,教学任务比较单一,课程设置也相差不大。然而随着个人的成长,越是到受教育后期,其区分度越大,由此所表现出的个人差距也会越大。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其所接受的教育就更加具体和个人化。总体而言,这种区分度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而加大,大学超过中学、中学超过小学。
不过有趣的是,像中国这种人人都想上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的情况在美国的确是没有的,并非每个人都想去哈佛、耶鲁或普林斯顿。因为美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市场,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市场。中国只有垄断,所以那些好一些的学校可以在各方面压过其他学校。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