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atc
为孩子的独立做预备
信任与依赖 在生命的最初,孩子通过迫切的需求,来学习信任和依赖。小婴儿既孤单又需索无度,这种情形他们自己也知道。他们真希望能独立(事实上,他们很讨厌依赖)。但他们随时都需要母亲,所以,去回应他们的依赖并不难。 到了十几岁,就复杂多了。青少年的信任与依赖,会开始产生很大的转变。在几样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必须重新学习信任与依赖。如果在婴儿期和幼儿期打好了基础,就算有创痛也不会因此受伤,他们会有稳固的根基,可以在很多方面再来一次。 首先,青少年需要学习信任父母。小婴儿会想与你连结、从你得安慰,青少年却期待你的了解。连结与安慰当然还是非常重要,却又不太一样。当他们觉得被了解时,就感受到母子连心,却非身体的连结。当你了解他们和你的作法不同,或者了解他们的创伤在世人眼中虽小,在他们眼中可不算小,那么,他就会觉得和你很亲密。 要得到青少年的信任,父母必须真心诚意、表里如一。孩子可以一眼看穿大人的虚情假意或装腔作势,就像测速照相机一样,无比准确。如果你不真实、不信任,在你自己的时间表和感觉上自相矛盾,或不诚实,你的孩子会看得出来,他们就不肯信任你了,尤其是在属灵方面。为了自己的时间表,而想假借上帝来控制孩子,这是属灵的滥用。青少年相信的是诚信、真实的人,他们期待的是说到做到。 当孩子在探索自我时,父母若既能用真实的方式来分享真实的事物,又能陪伴在旁,就像是幕后的守护者,就是在营造有意义的连结与亲密。当孩子摇摆不定时,不要泄气。要记得,他们会一再地问:我可以信任谁? 当孩子似乎越来越信任别人而不那么信任你时,你也别泄气,这也是孩子追求独立所必经的过程。我认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最近告诉母亲,她学到了“很棒的功课”,她完全忘了在这人教她以前,母亲早就讲过了。但女儿自己学会,比母亲把她教会更重要。当你的孩子正学习在重大事件上去信任别人时,他会一学再学,有些是从你那里学会的,有些则是从朋友或其他的大人身上学会的。他们往往找个成年人当精神导师,也许是青少年团契的辅导,也许是别人的父母,这很正常,也很健康,父母千万别因此吃醋。除了你所提供的世界,他们还需要向外发展。 此外,青少年也正在学习信任爱情。就算你还看不出来,那“初恋”已经萌芽。你早先教他们去信任,如今,他们正在把这样的信任伸向新疆界。注意看,好好观察。看他们是否作出明智的抉择,知道要信任谁,要和谁密切来往。至于两性与约会,务必先和他们有些贴心的讨论,以及美好的教导,使他们到了可以去和异性交往时,对相关的伦理与安全,应该都已胸有成竹。 没有重大事件,就别发表你的高见。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可借着发问来帮助孩子检视人际关系的种种。比方说,关心女儿和她的新男友之间的关系:和他在一起是怎样的?他给她什么感觉?她喜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呢?他在属灵方面若是一片空白,她觉得怎样?她不能和他有这类的分享,她觉得怎样? 许多时候,父母在女儿刚开始交往异性时,就给她长篇大论,告诉她为什么某些男孩不可靠或不该与之来往。父母需要听清楚:有时候,是必须划清界限,但通常更好的是,让你女儿自己来决定这人是否可靠。这只有她亲身体验过了,才学得会判断。上面那几个问题,会有帮助。如果你光是说教,她会误把你当成问题,而看不出她和他的关系才是问题。在她厘清男女关系的真相、她该信任谁时,有被控制的感觉会是个大问题。 我们全都看过,青少年之所以作出很恐怖的决定,是因为他们觉得被父母看守得紧紧的,一心只想逃脱,反而看不清自己在做什么。在《圣经》里上帝告诉我们:“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来5:14)如果你能帮助他们看清到底在经历什么,他们会学到的。帮助他们去察验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当然,你需要设定界限,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靠自己走多远。有些关系实在杀伤力太大,你需要去规范,甚至去禁止。这很难,通常也不会很顺利。但如果结交某些朋友或加入某群人中会带给孩子危险,而他却浑然不知,你还是必须保护他。不论他讲出什么话,那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对你的信任。然而,尽量别让他觉得你想控制他,万一非这么做不可,务必给他实际的理由:“如果你和他在一起,我为你这辈子担心,我不希望你沦落到毒品的手中。”
独立与自主 有对夫妻朋友把他们13岁的女儿带来周末退修会,要谈谈关于未来的事。我们讨论了另一本著作《改变带来医治》里的成长概念,他们觉得其中的概念地图很可行,可以带他们的女儿安度青少年期。有四个阶段,是我们成长必经的:连结、设限、好坏参半、长大成人。大致上,他们告诉女儿: “撒拉,你13岁了,是个少女了。你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和这几年大有关系。我们想帮忙。你5年内会离开我们,到时候,我们希望你拥有一些东西,以下就是我们想到的: *我们希望你清楚如何和上帝、和人来往。我们希望你结交好人——是会爱你、不会伤害你的人。 *我们希望你颇能自我节制,也能分清你我。 我们希望你能控制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来控制你。我们希望你有主见,当你明知对自己不好,或你不想做的时候,你能向自己也向他人说“不”。 *我们希望你能坦然接受自己,不论好坏。我们希望你拥有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我们希望你不断体验认罪、悔改。我们希望你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包括你自己的罪与失败。 *我们希望你颇知自己的恩赐、才干、见解、渴求、价值观和性欲。在这几样事上,我们希望你能三思,然后作出智慧的抉择。我们不希望这些只是我们拥有的,我们希望你也能拥有。 撒拉,我们给了你这一切,当你培养这些品德时,我们怎么帮你呢?你需要我们做什么、给你什么呢?在这个过程,我们能对你有什么期待呢?我们能提供什么经验或资源来促成这些事呢?同时,我们该怎样帮助你、保护你呢?” 然后,父母和撒拉成为一个团队,花了不少时间来讨论。我听了很高兴,他们和女儿有深厚的感情,又一同参与女儿的独立过程,真叫人难忘。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成为孩子的伙伴是很不错的。不论如何,他们总是要独立的。上帝定意要他们独立。所以,你和孩子结盟,比和孩子作对要好得多。如果你变成孩子的伙伴,他们会需要你、仰赖你。如果你变成他们的敌人,你会失去他们;而他们在独立的过程中,也失去了与爱及权柄连结的能力。 参与他们的独立自主,意即总是为孩子着想,如何让他们恰到好处地防护、自理。让他们经历足够的挫折,然后,用呵护、授权、支持、管教、指正来处理失败;或者,在他们成功时,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了解,善用自由会带来更多自由。正如耶稣的教导:“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25:21、23)在小事上忠心,会得到更多奖赏。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会希望能更自由、更多地掌控人生: 更自由地去不同的地方,并待晚一点。 更自由地去做他们高兴做的事,而你不必全程参与。 更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事物,而那些未必是你喜欢的。 自由地质疑你一贯的教导,且有主见。 自由地培养他们自己的兴趣。 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能自主。 在属灵生活上能更自主。 当孩子有这些渴望时,记得你的目标是善用这些渴望来帮助孩子独立,好让他们能自我管理。给他们有限度的自由,要他们有责任地使用这些自由。不要把每个追求独立的渴求,都看成试探的极限——虽然确实会有试探,而是把每个事件都看成机会,来找出哪种自由是他们可以管理的,而哪种自由却是他们无法管理的。不要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因为一旦他们遇到危险,你的角色是守护者,是管理者。同时,当他们能自理时,就不要去限制他们的自由。坦白地说,在他们忠心、负责的那些领域,若你还去守护、管理,是多管闲事、多此一举。 看看他们在音乐、衣着、嗜好、政治立场、整体外观等事情上,个人品味如何。如果他们的选择不至于构成伤害,就随他们去吧。“我知道你不喜欢,但我喜欢啊!”他们说出这样的话并不为过。一般说来,同伴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如果他们太过分,在自己的社交圈就不好混了。要记得,他们自有标准,和你的不一样。 如果他们开始选择有害的事物,会导致道德或身体的伤害,这就是你该设限的时候了。搞笑的衣服是还算好啦——就算父母看不顺眼;太不含蓄的衣服可就不行了,这暗示了性的随便,让人家以为你的孩子不在乎危险的活动;太失礼的穿着也不行,会让人以为这孩子不在乎置身何处,也可能另有内情,例如:患上忧郁症或孤僻症,这时你该注意了。 孩子结交你不怎么喜欢的朋友,并没什么不好。但是和危险人物来往,会把你的孩子带去吸毒、酗酒、混帮派,或去做其他坏事,可就不妙了。你需要介入,禁止他们来往。但如果非关道德,也没什么危险,就让他去吧!是你的孩子去交朋友,不是你。 在属灵方面,孩子可能也想宣告独立。父母在这件事上不要和上帝较劲、自作主张。青少年拒绝上帝,可能只是想让你知道他们还有自由,还可以选择。要让他们看见上帝,活出他的生命、他的爱,以及他的真理。让孩子接触优质的活动和教导。把他们带进团契,让他们认识既会玩又认真教导的辅导。给青少年机会,但要记得,他们必须自己去选择。青年牧师或朋友往往比起想在灵性上控制孩子的父母更有影响力。为孩子祷告,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但别企图控制他们的信心。要记得使徒保罗说的:“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5:1)如果上帝没有让你的孩子成为属灵的奴仆,你也不该这么做。 总而言之,你希望自己十来岁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如果无法独立,到了孩子四十岁时,你总是要让他们离开家的。现在正是时候,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独立吧。无关痛痒的枝节末梢,让他们有别于你又有何妨呢?如果你准许他们这么做,他们就不必专挑人生大事和你唱反调了。
限度与权柄 让孩子独立、越来越有自主权,是很重要的。但要记得他们还没能力完全独立。你还是得在一旁保护、管教,直到他们真的可以独立。不过,问题是他们自以为已经可以了。他们的个子是长大了,也成熟了,全身精力充沛、蓄势待发。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其实又不然。“别再把我当小孩!”这样的嘶喊,也许你常听到。从某方面看来,他们还真的只是小孩,你必须陪伴他们,直到他们长大成人。所以,在那之前,你和你所设的限度都还是少不了的。 只要在限制里,就会有冲突。如保罗说,他们感觉像奴隶:“我说那承受产业的,虽然是全业的主人,但为孩童的时候,却与奴仆毫无分别,乃是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亲预定的时候来到。”(加4:1~2)孩子拥有一切,却还在你的管辖之下。这是必要的,虽然他们可以不喜欢。但就算他们不喜欢,也还是少不了。你和你的设限,真的有必要。 即使他们越来越想得到自由,你还是要设限、要管教。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你必须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但只有在某种限度之内,自由才有意义。你的任务是给他们限度,当他们在道德和人际上的自我管理超出能耐时,你要加以保护。 1.现实的限度 指真正的危险,比方说,性或毒品会要孩子的命。加入黑帮和酒醉开车也会要命。父母给孩子的限度,会防止他们陷入险境。其他的例子,包括被退学、危及将来的人生抉择。若孩子要求这些方面的自由,只有一个答案:“绝对不行。” 2.“超过孩子能耐”的限度 这些限度并不是针对实际会有的危险,而是因为孩子可能还未到达可以完全自己负责的时候而设定的。几点以前回到家、管理自己的所有物品、管理金钱、开老爸的车、花父母的钱培养开销很大的嗜好(几个礼拜后就腻了),都超过了他们的能耐,所以孩子必须先用行动证明他们是可靠的,才能给他们这些特权。若孩子要求这类自由,答案是:“让我们看见你会使用这样的自由了,就可以。” 3.道德、属灵和人际的限度 这些限度培养出来的品格,是成功的人生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需的。如果孩子说谎、欺诈、偷窃、乱交、不服权柄,那么父母现在就必须加以管教,免得孩子将来因此丧命。属灵的限度,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上帝,必须完全降服于他。父母设限来预防孩子对人的不敬或恶意,会保护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爱,是一切之最,包括善待兄弟姐妹、同性朋友、异性朋友或父母。例如:当他们对父母出言不逊,就必须管教了。可以让他们与父母自由沟通,但要尊敬父母。 当你想为孩子设限时,不妨自问:“有什么危险存在吗?”思索在真正的危险、责任、忠实,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如果孩子违背任何一项,就要设限、管教。 摘自《伟大小孩养成术》

Recent Posts
See AllAuthor: Vimal Sivakumar By CIC News On Aug 30, 2023 To attract more global tech talent to Canada,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recently opened a new three-year Open Work Permit
Edit by Edana Robitaille from CIC News on Aug 28, 2023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 is working toward modernizing and digitizing its processing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for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