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攀比成绩,只想做自己
作者:吴怡逍
我在温哥华的一所中学留学4年,刚来时读9年级,不到14岁。到这边后,得益于加拿大下午三点放学的大把时间,课余发展了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花样滑冰、街舞、爵士舞、综合格斗、举重 、吉他、神经科学、营养学、运动学、哲学……几年下来看了无数书,搞清楚了一系列增肌减脂的生物学奥秘,从一个整天闷闷不乐阴郁的、弱不禁风只知道刷题的林黛玉变成了健康活跃开朗的运动狂女汉子。
——如果问我在加拿大留学这么久,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一定是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人。
1 全才VS专才
加拿大教育强调的是“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就行了。我表姐在国内成绩很不好,但是她非常有艺术天赋,画画书法都十分擅长。她现在和我一起在加拿大留学,申请艺术类大学只需要三门课的成绩:英语,一门第二外语和艺术。艺术不用说了她自然能脱颖而出,英语只要达标六七十分就可以了,第二外语选中文考了95,被录取妥妥的,不用费尽心思学习数理化等文化课,她以后可以专注练习画画了。若是在国内,她恐怕拼死也过不了高考这一关。不知道有多少艺术人才就这样被刷下去埋没了。
而且,人其实有一技之长便足以谋生,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极致达到顶端级别照样能过得如鱼得水,对社会贡献反而更大。就像如果一个人说我会得可多了,我唱歌会唱两只老虎,游泳会狗刨,英语会ABCD,数学会加减乘除……所有领域的都会一点皮毛,但就是没有一个是做得好的完全掌握的,那还不如一个打扫清洁最能干的人呢!学校组织观摩大学护士专业学生学习实习过程,以了解医疗职业
2 教学形式
加拿大高中的选课制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如经济学、摄影、软件设计、缝纫、烹饪、木工、心理学、汽修等。学生在中学就可以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基础知识,涉猎各个学科领域,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
不去真的接触、学习一个科目,真的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喜不喜欢。我以前因为自己热衷烹饪是个吃货就想当个大厨,选了烹饪课后天天穿着厨师服在厨房里面洗盘子切菜,过了一年十足的厨师生活,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很多时候,喜欢一个科目并不代表就会适应相关的职业,比如喜欢生物医学并不代表就会喜欢医生这个职业。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十分清晰。首先要思考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努力往那个方向发展。高二之前真的学得很浅,但今年我选了AP,一下子就难起来了,作业也增加了,数学物理甚至我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AP/IB课程的设置就是给真正想选这方面专业的学生的。这种设计其实很合理,因为一般太小的时候很难思考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所以学的都是浅尝辄止,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做真正想做的事。到了高年级,思想成熟了,能认真决定未来职业的时候再细分,开始在自己喜欢的科里往深处学,这样就不会强迫那些已经定位好不会走这条路的学生学习不喜欢的课,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学起来即使难也会有持续的动力。不然如果一开始就所有科进度快学得高难深,学那么多浪费时间最后一辈子也用不上,还会导致对不喜欢的科目的厌恶。
3 学习内容
加拿大文科类社会历史等课学习通常是写论文,话题很开放自由,比如你对加拿大对土著居民的态度怎么看,还有给学习主题做海报PPT,比如搜集某场战争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展示讲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场战争很重要等。考试一般一学期一次,该背的人物时间事件也是要背的。英语课读小说读诗歌莎士比亚,也有很多做海报PPT写论文,问答题通常是关于你的看法。
4 保姆监管惩罚式教育VS放养学习鼓励式教育
加拿大学校首先就没有围墙这种东西,谁都可以自由出入。学习上老师态度都很无所谓,尽自己努力做作业考试,他们打个分批改了发下来就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不会逼你完成作业改错抄试卷,学生不做作业考试考零蛋都无所谓。分是自己的,不想学绝不会逼你学。
虽然看起来很散漫,但是我们可以探索钻研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看上去貌似没有那么多监管鞭策,但真正学习起来都是很有动力的。因为是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是被内在的动力驱动而不是来自外面的压力,这样的学习才是持久的而且充满乐趣的。我现在可以天天研究营养学运动医学神经科学,虽然有很多专业名词在不感兴趣的人看来十分生僻枯燥,但我自己兴趣盎然,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乐意为了研究人体而选了比较难的预修微积分AP生物化学等。
5 价值观差异
加拿大人的个性被尊重,自己爱怎么打扮怎么打扮,我刚过去的时候住家就送了一盒指甲油为礼物。当时我才十三岁哎!我妈都惊呆了,我也惊呆了。第一天上学三观都被毁了,不用穿校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还是被刷新了价值观:学校里女生和我差不多大的一个二个都染烫了头发,穿着高跟鞋吊带露脐装,化着深色的眼线睫毛膏,晃动着长长的精致的五颜六色的手指甲,不光女生有些男生都打了耳洞戴着耳钉,看起来简直就是二十多岁。当时我心想,嗯,一群不良少年!!!很鄙视。慢慢发现,我要这么想的话全欧美感觉都是不良少年了……化妆打扮自己太普遍了!
诚然,要想成为精英人才挤进上流社会,在哪里都不轻松,这边有很多学生也是天天补课学习各种技能,拿无数奖,GPA高得吓死人。但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不一定要拼得头破血流挤进上流顶级社会阶层才能过得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有时间休闲娱乐看看电影逛街看书,过得也很开心啊。为什么要把生活过得那么辛苦?该放松就要放松。生活是多面的,怎么样过得幸福是自己定义,而不应该由分数学历工作来定义。比如我认识的拳击教练,高中毕业就直接开始职业学习拳击,当教练兼职开挖掘机辛苦打工挣钱学习泰拳,现在钱攒够了,上周辞职环游世界去了,天天在Facebook上发自己和鲨鱼一起潜水、在海边晒太阳的照片。要按照中国传统思维,直接贴标签:低学历开挖掘机就一打工的,不好好学习工作跑去旅游……所有人都应该读个好学校毕业了找份白领工作踏踏实实拿工资,业余要持续吃苦艰苦学习其他技能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在这边,蓝领工资往往高于白领。社会不只需学术性知识非常强的如医生、工程师等,也需要音乐家、企业家、汽修工、木工、甜点师。所有职业都应该是平等的。娱乐活动也没有高低之分,看书运动学习乐器并不比玩游戏看电视剧漫画逛街高级,都是放松休闲的。非常反感中国就是包括业余活动都要贴标签,正事干完了该休息不休息,一定要24小时不停息地比谁更能努力吃苦学习各项技能。艺术体育都要去考级竞赛拿奖作为攀比的砝码。孩子玩游戏逛街看电视剧是不对的会影响学习,练习乐器看书就是高大上的,这是什么鬼逻辑???练习乐器运动不要时间啊?
在加拿大生活久了,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前很多浮躁肤浅功利的认识逐渐被消磨掉,学会放下了“拿第一”、“攀比成绩文凭”、贴标签。我觉得生活过得第一次像真正的生活,远离了尘世喧嚣,享受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个人,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社会准则里身心疲惫地攀比谁更能吃苦学习工作。
Comments